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阴阳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观念之一 , 它起源于氏族社会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物象的观察 。 西周春秋时期 , 形成了具有自然哲学性质的阴阳二气说 , 从战国中后期至汉代 , 阴阳学说沿着朴素辩证法的阴阳观念和宗法伦理化的阴阳观念两条线索发展 , 形成了二元化的阴阳学说 。
 
一、阴阳观念的起源
“阴阳观念”自其发生之日起 , 就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 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心议题 , 并且贯穿于古代哲学发展的始末 。 李约瑟(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把“阴阳观念”称为:“是古代中国人的思想结晶 , 是古代中国人构想出来的最终原理 。 ”但是 , 关于阴阳思想的起源却是众说纷绘 ,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观点 。
 
(1)起源于祭祀与占卜
甲骨文己经有了“阳”字的记载:“于鸟日北对 , 于南阳西” , 关于此处的“阳”字 , 有的学者认为:南阳指的是地名 。 也有学者认为:南阳所指代的是“太阳(日)” 。 有的学者通过考释后认为:甲骨文中的阳字均为会意字 , 似与古代祭祀日神的原始宗教信仰有关 。


甲骨文中也有关于“阴”字的记载:“两辰卜 , 丁巳其阴印 。 丁巳允阴 。 ”甲骨文中的“阴”字究竟为何意?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 , 阴阳所示的天气变化只是表层含义 , 其实殷人观念中的阴阳方位 , 在抽象的层面上已经有了预测吉凶 , 主宰成败的意义 。 有的学者更是明确的认为:甲骨文中的阴阳观念 , 与上古时期人们对太阳神的崇拜有关 。 除此之外 , 还有学者认为阴阳的起源与楚地所流行的枚卜有一定的关系 。 枚卜的一俯一仰 , 使人们想到了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 , 这就与阴阳观念不谋而合了 。
 
(2)起源于古代的历法
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后认为 , 彝族有一种历法 , 其将一年五季各一分为二 , 成为五季十月;每月36天 , 月内仍是12天一个时段;另有5天作为新年 , 彝族的冬夏两个星回节均可作为岁首 , 即可有两个新年 , 其日期由北斗星斗柄指向的天文点(大寒、大暑)来确定 。 彝族的这种历法叫做‘十月太阳历’ , 其已包含了原始的阴阳学说 。 在此基础之上 , 陈久金明确的指出:阴阳观念的起源与彝族的‘十月太阳历’有关 。
 
(3)起源于生育崇拜
吕思勉认为:“古之人 , 见人之生 , 必由男女之合 , 而鸟也有雌雄 , 兽也有牝牡也 。 则以为天地之生万物 , 亦若是则已矣 。 ”钱玄同也认为:“阴阳与《周易》的阴阳爻有关 , 二者都起源于生育崇拜 。 ”范文澜同样认为:“在古代的野蛮社会里 , 男女之间生育的事情 , 是和衣、食、住、行同等重要的 。 他们渐渐领会到了男女之事的原理 , 并用这一原理解释天地、日月、人鬼、昼夜、阴晴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 阴阳观念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
 
(4)起源于其他观点
除此之外 , 还有的学者认为 , 阴阳观念起源于原始的宗教或图腾符号 。 有的学者通过考证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阴阳人”后认为 , 这种玉人已经具有了阴阳和合的意识 , 其是原始阴阳说的雏形 。 有的学者则认为 , 阴阳观念的起源可能与“卍”符号有关 。 饶宗顾通过分析青海、辽宁等地出土彩陶上的“卍”符号 , 并与西亚、印度出土的相关文物资料进行对比 , 进而又对《释卍》一文分析后认为 , ‘卍’符号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千年 , 或者更早的时期 , 其具有象征太阳或阴阳的意义 。

推荐阅读